課程進度表

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課程:「社區文化資產保存與臺灣史研究」
Seminar on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Community and Taiwan History
授課教師:范燕秋 課程時間:週三9:00-12:00. 地點:臺博館或正404教室


計畫進程與教學進度


第一週:課程簡介:「台灣博物館」與物質或視覺文化研究
博物館實務課程、以札幌農學校與博物學發展為例


第二週:歷史記憶與文化認同
閱讀:1,周婉窈,〈歷史的記憶與遺忘-「台籍日本兵」之戰爭經驗的省思〉《當代》
2,安德森(Benedict Anderson)、吳叡人譯,《想像的共同體-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》。
3,王明珂,〈羌族婦女服飾:一個「民族化」過程的例子〉《中研院史語所集刊學》69:4:1998,12,841-885。


第三週:集體記憶與臺灣史研究
1, 柯塞(邱澎生譯),〈阿伯瓦克與集體記憶〉《當代》91期(1993,11)。
2, 蕭阿勤,〈集體記憶理論的檢討-解剖者、拯救者與一種民主的觀點〉《思與言》35。
3, 王汎森,〈歷史記憶與歷史:中國近世史事為例〉《當代》91期(1993,11)。


第四週:視覺文化研究:
1, 黃克武主編,《畫中有話:近代中國的視覺表述與文化構圖》(中研院近史所,2003)
2, 呂紹理,展示臺灣:權力、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:Exhibition Taiwan:power, space and image representation of Japanese colonial rule臺北市,麥田出版,2005[民94],
3, 王正華,〈藝術史與文化史的交界:關於視覺文化研究〉《近代中國史研究
通訊》32(2001,頁76-89)。
4, Hooper-Greenhill, Eilean, Museum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visual culture,


第五週:物質文化研究
1, 巫仁恕,〈「中國的物質與文化」研究計劃簡介〉《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》32(2001,頁90-97)。
2, 余舜德,物與身體感的歷史:一個研究取向的探索。思與言 44(1):5-49,2006。
3, 林玉美, 〈文化接觸與物質文化的變遷:以蘭嶼雅美族為例〉,《中研院史語所集刊
學》67:1996,6, 415-439。
4, History and material culture : a student's guide to approaching alternative sources / edited by Karen Harvey/ London ; New York : Routledge, 2009。


第六週:日治時代紀念博物館與殖民主義:
外聘演講:李子寧,殖民主義與博物館
閱讀:李子寧,「殖民主義與博物館」,臺灣省立博物館年刊40(1997,12)。


第七週:博物館參觀與文物研究實務(一)台博館典藏管理組
閱讀:1. 李國玄,日治時期臺灣近代博物學發展與文化資產保存運動之研究,
中原大學/建築研究所/95/碩士
2, 李尚仁〈收藏的帝國:博物館作為科學研究機構的歷史〉《博物館學季刊》17:
2(2003,4), pp.23-43。


第八週:博物館文物研究實務(二)台博館典藏管理組
閱讀:物質文化讀本


第九週:博物館文物研究實務(三)台博館典藏管理組
閱讀:物質文化讀本


第十週:博物館文物研究實務(四)台博館典藏管理組
閱讀:物質文化讀本


第十一週:博物館文物研究實務(五)台博館典藏管理組
閱讀:物質文化讀本


第十二週:台灣近現代史與舞蹈藝術文化資產:蔡瑞月舞蹈社保存案例探討
外聘演講:蔡瑞月文化基金會蕭渥廷老師
閱讀:謝雨潔,〈空間歷史的再書寫-「蔡瑞月舞蹈研究社」保存運動〉(台大
城鄉所碩士論文,2004)


第十三週:阿美族河岸部落文化:撒烏瓦知部落的故事
外聘演講:盧建銘與許淑真老師、張進財牧師(撒烏瓦知部落代表人)


第十四週:台灣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實務(1)
外聘演講:謝仕淵(台灣歷史博物館)


第十五週:台灣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實務(2)


第十六週:漢生病歷史紀錄片與博物館建置:外聘演講:楊仁佐導演
閱讀:1. 范燕秋,〈從樂生療養院、看傳染病隔離的歷史空間〉《人權雜誌》,
2007 年冬季號:2007,12。
2, 范燕秋,〈癩病療養所與患者身分的建構:日治時代臺灣的癩病社會
史〉《臺灣史研究》,15:4(2008,12),頁87-120。


第十七週:期末報告:成果發表


三,教學助理之規劃
1, 協助課堂討論之進行,培養研究生帶領課程討論的能力。
2, 協助前往博物館進行史料整理,強化研究生教學實務的能力。
3, 協助建立文化資產基本研究書目及知識系統。


四、作業設計:
1,參與博物館史料整理、展示主題規劃或導覽教育活動。
2,在教學網站上,進行本課程主題的相關討論。
3,以展示主題規劃或導覽教育為主題,製作學期報告,展現實務應用成果。


五、成績考核及學生評量
1,課堂及網路討論50%
2,學期報告:實務課程成果50%:


六、預期績效
1、理解台灣文化資產的歷史發展。
2、培養台灣史研究應用的能力。
3、學習社區文化資產活化的方法及實務能力。
4、了解文化資產與台灣文化主體建構的關連。
5,建立文化資產基本研究書目及知識系統。
6,從博物館史料文物整理過程,發展物質文化研究,開拓台灣史的研究新議題。